物聯網技術是信息技術產業的第三次革命。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將任何物體與網絡連接起來,通過信息傳播媒體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
物聯網技術與傳感器技術的結合,傳感器和計算機平臺軟件的使用是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完美對接??梢暬h程診斷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控制.災害預警等智能管理通過無線傳感器實時管理農業生產現場的溫濕度、光照度、CO2、PH值等參數,遠程監測農業生產環境,數字化轉換總結收集參數和信息,通過傳輸網絡實時上傳到相關農業智能管理系統,有效持續地監測作物生長環境,驅動電機等設備對環境實施相應措施。
目前,智慧農業主要面臨以下五大問題。
首先,嚴重缺乏農業信息通信設施?,F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基本的通信設施,而我國農村地區的通信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導致農業數字化水平比較低,農業信息的及時性.精度有限。
第二,缺乏統一的物聯網技術標準。缺乏物聯網技術標準也制約了智慧農業的進一步成熟,導致農業標準化生產對資源的需求無法滿足,農業信息的科研工作也是全面的.廣泛獲取的需求。
第三,提高農業從業者知識水平。我國從業農業人員的一般學歷較低,對待現代計算機、物聯網應用的能力比較弱,不利于智能農業的推廣,需要提高對從業者的物聯網知識普及。
第四,現代農業信息推廣應用不足。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種植集約化程度不高,大規模農業生產力度不夠,主要原因是現代農業信息推廣應用不足。
第五,新技術的推廣不利。智能農業技術從實驗室到田間面臨諸多障礙,未來需要加大推廣力度。
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
1、智慧農業在大田中的應用
通過傳感器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智能農業監督作物的生長和土壤質量,隨時將檢測報告上傳到互聯網系統。通過其智能分析,可以根據作物的生長情況準確調整,保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2、智慧農業在大棚中的作用
由于反季節蔬菜越來越受歡迎,許多省份的許多地區開始應用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智能農業在溫室中的應用也是一種新型的農業形式,該系統通過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等傳感器數字化了溫室蔬菜的生長過程.信息化管理用于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以及其過程色彩環保和有機生產的系統管理。溫室蔬菜保證市場供應,緩解我國蔬菜供應的緊張局面。
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物聯網技術、傳感器技術作為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重要因素,受到各行各業的高度重視和研究。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結合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還可以改變農業生產勞動模式和管理方法,促進農業的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產業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