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溫濕度傳感器被用來獲取空氣中溫度和濕度的信息。溫度是影響動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植物的正常發育,而且對種子的正常萌發和幼苗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
隨著現代農業集約化、設施化、規模化、工業化的發展,溫濕度的變化和調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越來越大,日益成為制約農業增產增收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環節。土壤溫濕度作為土壤物理性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區域分異和季節變化直接影響著土壤生物的生長、繁殖和分布,與農業生產活動和生態環境密切相關。
智能溫室大棚,通過實時采集溫室內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溫度、土壤水分等環境參數,根據作物生長的需要進行實時智能決策,自動開啟或關閉。換句話說,白天要及時照明,這樣才能提供應有的溫度,晚上一定要對溫室進行密封保溫。根據不同植物對溫度的不同要求,自動調節溫度范圍,這樣可以避免溫室內溫度過低,濕度過大,影響植株的生長。
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生理作用。一般植物在0-35℃在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生長加快,隨著溫度的降低生長緩解。溫度越低,土壤濕度越大,對幼苗的存活和生長越不利。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低溫下植物生長緩慢,大多數植物在0℃左右就停止生長。
影響農業室內空氣濕度的主要因素與土壤揮發、噴霧補水和植物蒸發有關。一般來說,50%-80%的氣體濕度是最合適的(茄子蔬菜的適宜濕度為50%~60%;瓜類生長適宜濕度為40%~50%;黃瓜70%~80%,豆類蔬菜50%~70%)。但一旦氣體相對濕度低于40%,土壤干燥,一般植物容易缺水枯萎。
由于溫室內土壤的揮發和蔬菜的蒸騰作用,溫室內的濕度明顯高于露地。通常溫室內濕度較高,不利于蔬菜的生長發育,容易誘發疾病。氣體濕度過大或過小會導致氣孔關閉,植物氣孔關閉,CO2不能進入葉肉細胞,光合作用減慢甚至停止。氣體濕度過高有利于細菌的繁殖。大多數真菌孢子的發芽和真菌的發育應該是高濕度的。過低有利于害蟲的產生。例如,紅蜘蛛和其他螨蟲通常在高溫低濕的環境中產生。設備冬季由于植物蒸騰和土壤蒸發,使設施內空氣相對濕度增加,設施內的蔬菜處于相對密閉的高溫高濕環境中,極易發生病害。
綜上所述,除了受季節、天氣等因素影響外,溫室內的溫濕度條件還應通過人工通風/加熱控溫/噴霧/除濕等一系列方式進行調整,適當調高溫度可以減少室內外溫差,使室內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盡可能滿足植物生長發育對溫濕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