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其中新疆棉花產量520萬噸,占國內產量的80%以上。作為重要的棉花產區,得益于獨特的光熱條件,新疆棉花在國內具備高產量占比,同時也擁有顯著的高品質優勢。
新疆棉花品質優良,內外兼備。外觀上色澤純白、絲光性好;內在品質上,新疆棉纖維長、強力高,尤其是新疆特有的長絨棉,其纖維柔長,一般為33-39毫米,最長可達64毫米,各項質量指標都超過國家標準。目前新疆長絨棉的生產穩中有增,品質也在逐年提升。而長絨棉的硬核實力,不僅是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背后更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
“干播濕出”技術引領種植業新發展
阿拉爾位于新疆南部地區,氣候干旱,土地鹽堿度高,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地得到了改良,以“增產、增收、節本”為目標的棉花4.4m超寬膜干播濕出集成技術栽培模式大面積推廣應用。通過這種節水增收新技術,土壤不需要進行春灌就可直接播種,再依靠膜下滴灌方式給水,不僅節省春灌用水,還將以往先點種、后覆膜覆土的播種方式改為先覆膜覆土、后點種,將棉花的出苗率從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干播濕出技術幫助每畝地節約400-500立方米水,而棉花產量可以相較常規模式高出15%-20%。”新疆穗峰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小平表示,該技術的實施節省了農業用水,為棉農節約了生產成本,而出苗率的增加,更為棉花增產增收打下了基礎。
智慧農業助力 長絨棉提質增效
隨著“互聯網+農業”模式的興起,近年來,以無人作業等為代表的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紛紛從實驗室走向田野,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不僅助推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解放了勞動力,讓農民植棉效益不斷飛升。
作為國家級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阿拉爾市積極引進自動駕駛拖拉機、多功能一體播種機等棉花種植先進農業裝備,為棉農平地整地、精量播種、無人機打藥、高效節水滴灌、采收提供全程機械化技術服務,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種植,集約化管理,有效促進了棉花提質增效。
過去,棉花主要靠人工采摘,不僅效率低、采摘周期長,也增加棉農的成本支出。如今,在農業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下,依托科技的支撐力,不僅能減少人力成本,也能更高效地進行精細化作業。
另外,從生態發展的角度講,精準化播種、膜下滴灌播種技術,能夠起到提高單產、減少病害、保墑固土、調節生態的作用,保護土壤的內部結構,有效保障棉花的出苗率,避免病蟲害的擴散,同時也為棉田塊狀治理提供保障。
這片土地上的棉花,見證著新疆農業現代化進程正在不斷推進,智慧農業正在成為阿拉爾市棉花產業的新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