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作為味美,且市場需求量的食材,在規模化種植中多采用溫室大棚種植,人工搭建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滿足草菇生長需求,同時也能提升調控的效率。如今智能草菇大棚的出現,大大提升了人工對大棚的監測與控制力度,甚至可以僅用手機,就能實現對大棚的環境查看、溫控光控設備管理、歷史分析管理等。
一、菇畦的準備。菇畦設在塑料大棚內,大棚上蓋好薄膜及草簾保溫保濕。菇畦寬1米,長度不限,菇畦間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做蓄水溝。在畦上橫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寬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間留20厘米小土壟。
二、栽培料處理。把稻草或麥草切成3厘米長的小段,用2%石灰水加0.5%復合肥浸泡24小時后撈出,瀝去多余水分后待用。
三、選好菌種。選用的草菇栽培菌種菌齡不要超過18天,菌絲健壯并有棕紅色的厚垣孢子者為佳。
四、栽培方式。將稻草段或麥草段均勻地鋪在挖好的菇床上,鋪一層草段鋪一層麩皮及一層菌種,麩皮用量為總干草量的5%,菌種的用量為10%,最上面的一層菌種稍多些,然后將小土壟上的土撒在料面上,高10-12厘米,用木板將培養料壓緊。培養料上床后,沿菇畦長度方向架小型拱棚,拱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蓋薄膜保溫,畦間蓄水溝裝滿水。保持大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80%,氣溫不可低于28℃,48小時候可揭開小拱棚上的薄膜通風透氣。
五、出菇后管理。從播種到現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現蕾后3-4天即可采收。
六、采菇后的管理。采菇后不能噴水,用薄膜覆蓋兩天,使菌絲恢復生長,然后繼續進行出菇管理,即可再次出菇。
此外,為實現草菇的規模化種植,聚英云農推出了智能食用菌控制系統。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空氣溫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智能閥門、數據控制模塊、智能控制箱、管理云平臺等部分組成,其中需要部署的是傳感器、閥門、控制箱等硬件設備。通過手機電腦、遠程調試、設置大棚的管理策略。策略指的是棚溫適宜溫度為多少、低于室溫時開啟增溫設備、高于適宜溫度時關閉增溫設備、高于或低于適宜溫度多少度為報警閾值,由系統自動發送報警信息,提醒菇農快速反應。其他光控、濕控等也采用同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