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經推動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趙春江指出,首先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5G通信網絡已經在我國農村地區如縣城、鄉鎮等開始進行建設。一些相應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則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等也正在推進。
第二,支持技術創新。除了在國家層面上設立重點研發專項外,還有技術攻關的項目以解決智慧農業發展的技術問題;第三,各個省市正在推動以場景為驅動的應用示范;第四,制定鄉村政策保證體系,以政策“組合拳”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我國國土面積太大、場景太復雜,未來發展智慧農業的模式我們從技術發展、技術應用的模式角度分成三大類。”趙春江指出,第一類面向農民和家庭農場,重點以提供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為主。第二類瞄準全國380萬座家庭農場,推動中等尺度規模的生產經營主體搞技術的配套和集成。第三類在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地的大農場實施完整的技術集成解決方案,以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趙春江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關注農業,除生物技術外,在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上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1999年在小湯山建立了精準農業的國家應用示范基地,可以進行相應的產品設計、研發、中試和示范,以及傳感器、生產線式的中試生產。
目前,基于新能源的智能拖拉機已經被大型農機企業研發面世。一些大型農機企業正在探索高端農機裝備的研發,并將這一技術和農業的實際場景,尤其是結合農業科學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等國際熱點和方向進行應用示范。
此外,我國在探索天空地一體化的信息獲取以及集成應用方面也獲得進展。如通過遙感無人機以及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精準施肥。在河北省建設的79個智慧農場中就有部分農場實現了這一功能。
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也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體現出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作為數字的底盤技術在農業中的重要作用。趙春江說:“從種到收、運輸等各個環節,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為中國發展智慧農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對支持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大田智慧農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各地政府正在開展大量的田間新技術的展示和示范。”
他總結道,在我國有著強大農業需求的基礎,基于一定的技術基礎以及各種各樣應用場景的驅動,未來中國智慧農業一定會發展得很好。“發展智慧農業要兼顧數字鄉村建設,將智慧農業的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統籌起來,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