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蔬菜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有病蟲害。這是由于大棚內溫度、濕度較大,空氣流動緩慢,幾乎不受外界直接影響造成的。對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盡量選擇抗病品種,如辣椒有更新4號、更新5號、湘研9號辣椒、湘研10號辣椒、湘研11號辣椒、廣椒2號、辣優4號,茄子有豐茄1號、豐茄2號,黃瓜有津雜三號黃瓜、津雜4號黃瓜、津春4號黃瓜,早青一代西葫蘆等都是良好的保護地栽培品種。
(2)做好土壤消毒。現在北方大棚已經進入了冬歇期,大棚蔬菜拔園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準備土壤消毒。在下一次種植前,采取高溫悶棚、或用生石灰撒在地面消毒、這樣可有效防止蔬菜的土傳病害。
(3)最好每年深耕一次。
①對于1-2年新建成的大棚,土傳病害和鹽漬化問題不突出,可以采取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結合深翻地的措施。定植時,可采用藥劑穴施和蘸盤,如抗茬寧等蘸盤,穴施生物菌肥等,可大大減少爛根死棵現象。
②3-5年的大棚,建議高溫悶棚、結合氰胺化鈣、棉隆等熏棚,同時結合嫁接和抗病品種。減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最好進行輪作換茬或種植一茬綠肥作物(如苜蓿、菠菜、玉米等),必要時大水壓鹽。
③5年以上的大棚,連作障礙有的已比較嚴重,尤其是10年左右的,常有黃葉、早衰、爛根、死棵現象,土層表面有白色或紅色或綠色物質。
④解決鹽漬化首先要深翻地,起壟作畦,然后灌大水,每年一次。結合輪作換茬、增施有機肥、大幅減少化肥用量,效果會更加突出。
⑤土傳病害十分嚴重的,要使用棉隆等熏蒸消毒,結合抗茬寧和藥劑灌根各一次,爛根死棵現象會得到有效控制。
聚英云農智慧溫室大棚監測系統,以物聯網、現代化通訊技術為背書,由數據采集設備、智能控制設備、通信系統及云平臺軟件組成,自動監測溫室環境參數,通過智能控制柜聯動通風、灌溉、水肥等管理設備,將人力工作交給農業物聯網系統來運行,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
另外,構成智慧溫室大棚監測系統的設備可靈活選配,適用于蔬菜種植、科研實驗、觀光采摘、生態餐廳等應用,在薄膜大棚、玻璃溫室、連棟日光溫室、獨棟PVC板大棚等各類型溫室大棚上都能應用,升級改造為智慧溫室,并發揮其強大功能。
1、環境數據實時監測:實時采集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CO2濃度、土壤溫濕度、EC、PH值等參數,獲取頻率為一分鐘一次,是自動化控制溫室大棚的數據依據;
2、主動示警通知:云平臺接收到來自智能控制柜傳輸的環境參數,結合管理者設置的示警條件,即各項參數達到哪一值后發送報警消息,距離溫度高于35度或低于10度,云平臺會自動發送手機短信、微信平臺消息、撥打管理者電話等形式通知,快速采取應對措施;
3、視頻監控:安裝了網絡監控攝像頭的大棚,可將監控畫面接到云平臺,與環境參數同屏展示在云平臺上 ;
4、智能控制:支持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控制方式,相互之間可靈活切換,手動控制的優先級最高;
遠程控制:在云平臺上操作,登陸到可聯網的安卓/IOS手機或者電腦,遠程開關通風機、補光燈等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修改管理策略,即時生效;
手動控制:在智能控制柜上進行,用于緊急情況,管理者在園區內能做出及時的控制;
自動控制:在云平臺上設置溫室大棚的管理邏輯規則,舉例:土壤適宜濕度為15-40%,低于15%時開啟灌溉系統的智能閥門進行噴灌;達到40%濕度后關閉閥門;濕度低于14%或高于41%為報警閾值,管理者一旦接收到濕度示警通知,說明噴灌系統出現了異常需要人工排查下,溫控、光控、水肥施加等也是同樣操作;
5、歷史數據處理:云平臺自動存儲環境數據、賬號操作記錄、監控視頻等信息,并智能分析形成歷史曲線圖,可查詢、對比、導出下載某一時間段的數據,用于指導下一茬種植計劃的制定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