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無論是作為主糧,還是經濟性作物,在國內都有極大的種植規模,因此玉米種植不可忽視,對此聚英云農總結客戶的種植經驗,分享給大家。
發芽最適溫度為10~12℃,最快是25~30℃。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隨溫度升高發芽出苗速度加快。但在高溫下發芽容易受阻。在生產上為爭農時又不壞種,一般在耕層5~10厘米,溫度穩定通過6~7℃時作為玉米的適宜播種期。此時種子發芽的速度會變慢,若溫度更低的話,就有可能出現不發芽的現象。
發芽周期
1、玉米種子通常在播種第1天即可吸水膨脹,胚部發芽,7天后小芽會破土而出,光照充足時嫩黃的小芽會慢慢轉綠。
2、出苗27天左右,幼苗會慢慢變大并開始拔節,出苗52天后開始抽出花絲,頂部出現雄花粉,出苗90-100天后開始受精,并逐漸結出玉米棒,之后花絲會慢慢干枯、脫落。
灌溉頻率
1、播種玉米后一般當天就要澆水,以便為種子發芽提供充足的水分,澆水量以能夠讓土壤保持微微濕潤即可,之后每隔3-5天澆水1次。
2、玉米雖然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較多的水分,但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過高會容易引發病害,因此進入雨季之后要及時給玉米排水,防止田內產生積水。當玉米進入生長旺期之后,若土壤過于干燥,需及時補水,避免植株缺水干枯。
3、對玉米澆水時需注意,適宜的澆水時間一般為早晨或下午。中午氣溫過高,此時給玉米澆水會導致冷熱對比過大,使得植株的根系吸水能力下降,而且澆水后水分會快速蒸發,這樣植株根本無法吸收到足夠的水分,還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為提升灌溉作業的效率與水資源利用率,聚英云農研發了針對大田農業的大田農業智能灌溉系統,涉及傳感器、自動控制、計算機、無線通信等技術,其運行在節水灌溉的基礎上,提高灌溉效率,是現代工程技術,為我國農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奠定了基礎。
根據植物種類及生長階段、土壤種類、光照強弱、水分蒸發量、降雨后監測土壤水分等數據,智能聯動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農業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等監測數據,結合定時灌溉、循環灌溉、遠程灌溉等多種灌溉模式,在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前提下,盡量節約農業用水。
大田農業智能灌溉系統,保證農業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實現節約用水而提出的一套解決方案。根據實驗數據表示,和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大田農業灌溉系統成本差不多,卻可節水50%以上。在大面積農田、溫室大棚、市政綠化、公園景觀等場景下的噴灌、滴灌方式上,均可進行改造升級,管理者登錄到云平臺即可查看灌溉詳情,也可接入攝像頭,同步查看灌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