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是一個龐大的信息產業,覆蓋了信息通信、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多個領域。農業物聯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實現精準農業的有效手段,它能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智能化、自動化,是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什么是物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農業農村部(USDA)提出,是指通過無線電波和信息網絡與各類物理設備(如傳感器、控制器等)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它涉及眾多領域,包括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等。其基本原理包括傳感設備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地發送給相關管理系統或控制系統進行分析處理,然后通過互聯網傳遞給互聯網終端或者移動終端來進行查詢。
一、農業物聯網的作用
農業物聯網是在全球范圍內,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前,我國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起步較晚,發展水平也不夠完善。而在世界上已經有超過70%的國家在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并提出了智慧農業的概念。近幾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迅猛發展,物聯網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
二、農業物聯網發展現狀
在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已進入高速發展期。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5185億元,其中農業物聯網應用規模將達到220億元左右,物聯網應用在農業生產和管理中的應用將占80%以上。此外,物聯網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研究開發處于起步階段,在傳感器、網絡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消費水平提高以及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智慧農業產品的需求也將不斷擴大。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農業在糧食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智能技術對傳統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農業物聯網系統的拓撲結構
在整個農業物聯網系統中主要分為兩種形式,本地控制,也類似于局域網,另一種可以進行遠程控制,也就是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以進行控制,這個是一個農業物聯網的建設大體的方向。
農業物聯網設計主要有三部分:數據檢測、數據存儲和數據應用。數據檢測也就是各種傳感器在溫室內的數據記錄,數據存儲就是在把采集到數據記錄在數據存儲部分,可以提供現實應用或以后調查使用,數據應用這個就非常容易理解,它主要是顯示傳感器檢測到大棚內不同的數據并且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大棚內各種種植管理的調整。
根據植物實時的生長環境信息,通過各個類型的傳感器可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等參數。進行自動灌溉、自動降溫自動卷模、自動進行固液體肥料施肥、自動噴藥等全自動化控制。隨時隨地掌握現場信息,隨時隨地控制現場設備。
四、智慧溫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智慧溫室是我國目前農業發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設施類型,在未來我國智慧溫室市場將會迎來快速增長。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智慧溫室的發展與農業生產模式、種植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需要科學規劃和統籌管理。目前,智能溫室的設備種類繁多,但普遍存在數據信息不統一、采集分析效率低等問題。智能溫室的核心是物聯網,它是以感知技術為基礎;通過傳感器來收集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實時采集并傳輸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判斷。在這樣一個全自動化的模式下,如果智慧日光溫室出現了故障問題,就會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效率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