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春萵苣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露地播種育苗,11月上、中旬將大、小苗分別定植于已扣好薄膜的大棚內,株行距為25x30厘米。
利用大棚栽萵苣,可以將上市期提前到2月中旬左右,平均每畝產量150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借用聚英云農智慧溫室控制系統解決方案,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現代科學技術,針對設施化的溫室大棚,智能控制要求配置的遠程監控與管理系統。采用傳感器技術、依托傳統溫室大棚生產工藝、設計,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的軟硬件系統。
室內的各參數傳感器,對溫室環境進行多點實時動態采集,采集室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度水分、光照強度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數據,經過智能控制柜中轉后上傳到云平臺,根據云平臺預設的管理策略,聯動對環境調節設備進行控制,包括內遮陽、外遮陽、風機、濕簾水泵、頂部通風、電磁閥等設備,實現溫室環境的自動智能調節。
定植管理:
1.溫、濕度定植初期要注意通風降濕,夜間氣溫在0℃以上時仍要放風,以鍛煉植株,提高抗凍性。當氣溫在0℃以下時,大棚內夜間要覆蓋小拱棚并加蓋草簾,白天將草簾揭開,增加光照。當莖部開始膨大至收獲前,棚溫白天控制在15―20℃,超過24℃應通風降溫,以免徒長,降低品質,夜間不應低于5℃,以促進萵苣迅速生長、膨大。
2.肥水管理定植后澆足穩根水,5―6天緩苗后澆一次緩苗水,并隨水追1次提苗肥,每畝施入硫酸銨10―15公斤,以后連續中耕松土2―3次,以利蹲苗,促進根系發育。當長到8片葉開始團棵時,再隨水追1次肥,每畝施入硫酸銨20公斤,然后繼續中耕、蹲苗。當長至16――17片葉、莖部開始膨大時,應及時澆水,并隨水追施1次壯苗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5―30公斤,此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地面稍干就澆,澆水要均勻,防止大水不均,造成莖部開裂。
3.病害防治大棚萵苣主要會發生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除加強農業防治措施外,還應結合藥劑及時防治。一般在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與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與50%多菌靈膠懸劑500―600倍液混噴2―3次(隔7天噴1次)防效較好。
4.收獲萵苣收獲的最適時期是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了提早上市,可適當早采,收大留小,分批上市,以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