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山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舉措,挖掘農業生產資源,發揮自身潛在優勢,大膽探索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取得明顯成效。
合山市行政區域面積只有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13萬畝,從絕對數上看,合山農業生產的總量規模不可能與其他農業大縣相比,但合山市另辟蹊徑,著力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做文章,使農業發展彰顯“小中見大”“小中見強”“小中見優”。
在“小中見大”方面,合山市用大手筆發展“大農業”。該市立足實際,充分利用來賓市桂中治旱工程和本地火電廠冷卻水電灌站原有的設施資源,投入1.6億元完善全市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建設總面積達3.27萬畝的“好田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構建“水稻+”高效生產模式,形成大農業發展雛形。
在“小中見強”方面,合山市堅持走農村產業特色化、高效化、品牌化之路。在產業布局上形成“各鎮有主業”“各村有品牌”的良好格局,如該市嶺南鎮重點培育食用菌、火龍果、蘆筍三大特色產業,北泗鎮重點發展澳洲堅果、芋檬酸和葛根種植加工業,河里鎮則致力于鞏固壯大麒麟西瓜、草莓、優質糖料蔗等產業規模。這些產業富有特色,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小中見優”方面,合山市善于打好“科技牌”,以優取勝。一方面,努力爭取上級農業科技部門的支持,不斷有區內外農業專家為合山農業精準把脈;另一方面,積極培養打造一支作風扎實、技術過硬的鄉土科技人才隊伍,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生產力,糧食生產和各種特色種養業、加工業產品科技含量高、品質優良、生態環保,形成品牌效應,“合山土貨”變成名副其實的“合山好貨”。
如今,合山市已形成以優質水稻種植為主,兼顧瓜果蔬菜、水產畜牧等多業并舉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來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