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重慶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內的水稻田郁郁蔥蔥。這是“神9優28”水稻品種,能夠淹水后正常發芽,整精米率達65%以上。這里的“淹水”指水稻淹水直播栽培技術,為國內首創。簡單來說,不用育秧或移栽,種子浸泡后直接撒播到田里,保持不高于3厘米的水深,15天左右秧苗就可以露出水面。
為解決重慶丘陵山地機械化種植水稻難度大、防治雜草的除草劑用量大等問題,重慶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李賢勇研究員帶領的水稻研究團隊從全國各地搜集到近萬份資源材料,選出能夠在淹水條件下正常發芽的資源材料或者親本,進而配組耐淹水新品種。
與傳統的人工插秧相比,淹水直播不僅省力省時,還可實現“以水壓草”,減少除草劑的施用,利于農業環保。目前該技術已在重慶、四川、廣西、福建等地累計示范推廣30余萬畝,每畝較普通直播技術可節本增收150元以上。
仲夏時節,正是玉米、大豆生長旺盛期?!按蠖褂衩讕顝秃戏N植既緩解了大豆與玉米搶地問題,又增加了大豆產量,生產上切實可行?!敝貞c市農科院玉米所科研人員劉春英介紹,近年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渝得到推廣,達到畝產玉米500公斤、大豆100公斤,綜合畝產值約2000元,純收益800元以上,切切實實地提高了農戶們的收入。
除現場展示外,記者還從在綦江區石壕鎮萬隆村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地的負責人處了解到,“今年,該村種植采用了‘2+3’模式(即兩行玉米+三行大豆),在充分發揮玉米邊行優勢的同時,解決大豆連種減產的弊端,保證豐收?!?/p>
此外,園區內還展出鮮食糯玉米、干制加工型辣椒新品種、超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種、早市綠茶、高山蔬菜和特色品種等育種技術。
近年來,在科技創新加持下,重慶農業鍛長板補短板,涌現出連續兩次打破國內冬油菜品種含油量最高紀錄的“慶油3號”“慶油8號”,優質高產、綠色安全、輕簡栽培水稻品種“神9優28”,全國辣椒市場8個辣椒代表品種行業用語之一的“艷椒”等一大批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農業科技成果,助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8年的58.6%提升到2022年的62%,實現2022年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012.05億元,同比增長4.0%。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