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濘斜坡上,一臺農用作業車正在向上攀爬,不時調轉前進方向,操作配備作業機具。“這是TS6000電動無人駕駛多功能作業車,為國內首款采用全電力驅動的小型輪式無人駕駛農機。”科技人員佘曉明介紹,該機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節能等特點,可以原地轉向及30度爬坡等功能,完全適合丘陵山地各種地形地貌作業。目前,該作業車已在九龍坡區、江津區等地推廣應用10多臺,預計明年投入小批量生產。
在重慶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內寬敞明亮的魚菜共生AI(人工智能)工廠,數十個現代集約化養殖池上方,軌道式機器人穿梭而過,向池中自動投喂餌料,密密麻麻的魚兒歡快搶食,濺起陣陣水花。養殖池另一側,潮汐式育苗智能物流系統運轉不停,一盤盤有機種植的綠色蔬菜在傳送帶上有序流轉,只需極少人工操作即可保障工廠運行。
這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經過7年努力,打造的國內首家工廠化魚菜共生生產技術裝備創新研發平臺——魚菜共生AI工廠。目前,工廠蔬菜單位面積產量高,年產量20噸/畝,養魚密度100公斤/立方米,餌料系數降低20%,生長周期縮短1/2。此外,通過種養耦合全循環,蔬菜栽培氮肥全替代,每年還可節水節肥50%以上,整體節省勞動力80%以上。
“下一步,重慶將持續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深化拓展實施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和服務在線化等智慧農業四大行動。”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劉貴忠表示,重慶將重點開展丘陵山地智能農機裝備、復雜氣候地形農業遙感監測、圖像識別與動植物生長模型研發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強國家數字農業區域創新分中心(西南)、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創建,深化拓展“數字農業+金融+保險”等融合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同時深入開展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數字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提升服務數字農業發展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