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消息 近日,走進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映入眼簾的除了長勢喜人的蔬菜,還有科技感十足的配套設施。
智慧農業示范基地負責人表示:“基地配套了智能溫度控制系統,可根據棚內溫度調節,自動放風;定位監測與智能精準管理系統,通過無線遠程控制開關,直接控制水肥管理;種植數據系統,依托大數據聯網,實現蔬菜管理數據實時回傳。機械化,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這里得到廣泛應用,讓農業生產走向了‘現代化’?!?/p>
近年來,蒸湘區始終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發展原則,通過“典型引路、政策扶持、產業依托、科技創新、品牌經營”等手段,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
在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蒸湘區率先在全省建成智慧農業示范基地2000畝,配套高標準日光溫室、連棟大棚(配套自動開窗、卷簾和外遮陽自動開合系統,風機、水簾降溫設備,自動控制柜,實現自動化操作)30余座、100000余平方米,標準化預冷設施3000余立方,水肥一體化設施面積2000畝,智能物聯控制系統、大數據管理系統3套,農產品冷鏈流通系統2套。目前,基地基本實現了規?;?、標準化、產業化,產業鏈條完整、一二三產融合,輻射周邊鄉鎮,帶動農戶2000余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同時,將數字信息作為農業新的生產要素應用于基地,改變了田間地頭的傳統勞作方式,使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讓農戶看到數字農業的實際效益。在規?;?、數字化、科技化的共同助力下,種植效率提高了,農民收入增加了,蒸湘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政策扶持——促提升
蒸湘區高度重視智慧農業,堅持把發展智慧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將推進名、優、特果蔬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并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提出“政府引導、統一規劃、組團發展、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成立了由蒸湘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基地建設工作。出臺了《蒸湘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文件,在給足國家、省、市優惠政策基礎上,加大了對智慧農業的獎補力度,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各農業企業主體發展智慧農業的積極性,推動了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
據了解,蒸湘區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整體投入3000余萬元,其中整合國家、省、市項目資金1200余萬元,區級獎補資金300余萬元,金融貸款投入1500萬元等,突破了單個資金不足的瓶頸,將設施農業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全區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收入逐年增長。目前,智慧農業正逐步成為蒸湘現代農業發展的“火車頭”,成為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增長極”。
科技創新——增效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人才則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最直接力量”,農業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積極引進現代化的種植設施設備,全面推廣丘陵地區適宜農機具。目前,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已引進了豆芽菜工廠化生產機械、全自動蔬菜烘干機、耕地機、軌道車等一大批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設施設備,蔬菜耕種收農機綜合應用率達到了55%以上。
基地推廣“潮汐育苗、嫁接育苗、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構建了與湖南農大、省、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長期合作和技術支持體系,基地科技貢獻率達到 85%以上。
據統計,蒸湘區農業農村局每年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業技術培訓班20余期,培訓人員1600余人次。結合“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將培訓重點放在農業生產技術上。同時,還聘請省市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為農戶授課,給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技術支持。
在雨母山鎮臨江智慧農業片區,一個個規范化的蔬菜大棚內,冰草、田三七、紫背天葵等特種蔬菜相繼成熟,生機盎然、郁郁蔥蔥……
過去,只能在春季生產新鮮的特色菜,如何在冬季生產出新鮮的特菜一直是個技術難題?,F在通過科技專家、農技人員的指導,應用推廣設施農業反季栽培技術,冬季已成功生產出冰草、苦苣、芝麻菜、紫背天葵等多種特菜,基本實現了四季生產,周年供應,基地所栽培的特菜畝收入達到3萬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已發展特菜反季栽培面積500余畝,成為湖南省內聞名的特菜生產基地。
以往種田常常要靠天收獲,現在更多的是依靠科技。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呆鷹嶺鎮華達田園智慧農業片區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種植的反季辣椒、禮品西瓜、甜瓜、水果黃瓜、草莓等,經過科學管理,西、甜瓜等水果色鮮、味美,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青睞,大棚年均畝收入高達3.5萬元,為廣大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三產融合——謀發展
2010年,蒸湘區被湖南省政府確定為蔬菜生產大縣(區),具有雄厚的蔬菜產業基礎,為智慧農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蒸湘區制定了20余項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覆蓋基地 90%以上產品,全面建設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體系,基地農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100%。同時,大力推進基地綠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商標注冊,基地已認證“二品一標”農產品12個,湘江源公用品牌企業3個,涉農商標8個,“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供應基地4個。
除在“產”上下功夫外, 還在“加”上想辦法,在“銷”上做文章,大力引進和培育農業加工企業,大力推進產地市場和集配中心建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大力推廣“新型經營主體 +直銷店”、農超、農餐、電商平臺對接,訂單生產率達到 80%以上,大大降低基地的產品滯銷風險,使智慧農業發展推動了全區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基地已實現水肥一體化設施全覆蓋,通過智慧農業系統投入使用,不僅實現風、電、光、水、肥等自動化管理,還能“自主”應對惡劣天氣,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只要點開手機里的APP,蔬菜棚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一目了然,還能實時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我們只需在APP上提前設定好參數,智慧農業系統就會根據參數實施自動澆水、施肥等系列栽培技術管理,基本不用人工照看。”基地負責人介紹,以棚內溫度為例,當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大棚內的風機會自動開啟,棚頂外遮陽板自動打開,四周水簾窗自動啟動,讓棚內迅速降溫。
小型氣象站的應用,能提前預警暴雨、大雪等惡劣天氣,并自動關閉天窗、外遮陽板等。水肥一體化系統、運輸軌道系統的應用,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基地年新增蔬菜產量2000噸,新增效益1000萬元,較露地栽培收入翻了幾番。對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全區乃至全市智慧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蒸湘的錦繡大地上,智慧農業正在繪就美好的藍圖。蒸湘區將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實現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新突破,堅持全力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進一步推進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壯大現代農業產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