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作為水利行業的基礎設施,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灌區信息化是灌區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國家對水利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和灌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灌區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有超過100個大中型灌區實現了現代化改造,并普遍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灌區現代化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當前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信息孤島、系統分散、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灌區信息化建設。建設現代化的灌區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更好地支撐灌區科學調度、高效運行和精準管理,推動我國農業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和現代化轉型升級。
灌區信息化建設是指在灌區管理單位現有的硬件設施和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灌區管理和運行的全過程進行信息化處理,以實現灌區管理現代化和科學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是對灌區基礎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加工、處理和傳輸;
2. 是利用數據庫、遙感影像等數據,對灌區的灌溉面積、用水結構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3. 是對灌區的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與共享,建立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
4. 是結合灌區自身實際,通過建立灌區水情測報系統、灌溉決策支持系統等應用系統,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
1.建設灌區工程監測系統,對灌區各泵站、渠道、水閘、泵站等主要供水工程的水位、流量、水量等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實時數據的收集與存儲,為灌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建設灌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包括灌溉信息采集終端和管理信息系統兩部分。灌溉信息采集終端采用各類傳感器、智能水表等終端設備,將數據上傳到管理信息系統是灌區信息化的核心部分,通過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各泵站、渠道、水閘等供水工程的調度運行進行監控和管理。
3.建設灌區業務管理系統,通過對各灌區業務流程的梳理,建立統一的業務數據庫和管理平臺,實現灌區各業務的協同處理。
聚英大田灌溉系統,依靠LORA無線閥門控制器,專用于農業大田環境,產品使用LORA無線傳輸技術,最遠通訊距離3km,自帶鋰電池供電。針對農業中大田環境具有供電難度大,面積廣袤,布線成本高昂,維護成本高等特點。IP68防護等級,低功耗運行,通過 470Mhz射頻信號與智能網關通訊,可根據農作物對澆灌的不同要求,設定不同的澆灌策略,實現定制化、自動化澆灌。
可根據在線監測農田、大棚環境的氣候因子、土壤環境因子,結合作物生理生態特點,控制閥門開啟關閉,精準把握灌溉時機,節水灌溉,減少無效灌溉量,節約農業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