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的最大區別在于是否有盈利點和盈利的商業模式。回顧中國農業園區20年來的歷程,大多數至今仍舊依靠國家補助。成功的農業園區要做好市場定位,打造主導產業優勢,形成支撐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找準贏利點,才能區別于傳統農業。
以農業標準化為指導,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標準化的農業生產運用到智慧農業生產各環節中,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播、精施、精準控制、全程溯源,達到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等目標。
常見盈利模式分析:
1、高效農業生產盈利模式
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將土地等生產要素適當集中使用,使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來獲取盈利,或者提高土地效率,增加農產品產量來獲取收益。
2、精品定制型盈利模式
精品定制型農企盈利模式是不盲目追求規模和產量,更在意品質及用戶的感受。主要靠單品的高毛利來獲得盈利。
3、品牌農業型盈利模式
通過企業形成比較知名的品牌,通過品牌去整合市場資源和產品資源,最終獲得盈利。與精品定制型有相似處,但范圍更廣。
4、產品深加工型盈利模式
深加工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還能平抑一個行業價格大幅波動,因為它可以吞吐這個行業的原料。
5、休閑創意型多功能盈利模式
充分發揮農業的作用,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從農業的休閑、科普、觀光、生態文化功能中挖掘農業的價值。
6、流通服務型盈利模式
解決農產品銷售過程痛點,從中獲得服務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