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春耕春播的黃金期。在蘭州新區秦川園區田間地頭,新科技、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讓春耕生產變得更加“智慧”,加載北斗衛星導航的無人播種機,成為今年春播工作中的新寵。
記者走進鏵尖村制種基地,只見4臺播種機正沿著筆直的路線勻速前進,進行播種。仔細一看,卻發現播種機駕駛室內空無一人。
“播種機安裝了北斗導航、精量播種、施肥控制系統等,工作人員可以設置行進路線、行駛速度、播種行寬和播種量進行播種,每公里誤差不超2厘米,每小時可以播種20多畝,4000余畝地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甘肅某種子公司總經理郭昕紅表示,北斗高精度服務解決了以往播種不直、行距不勻等問題,同時,還可實現播種與施肥同步進行,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產15%以上,真正實現農業種植智能化,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綜合效益。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華家井村萬畝籽粒玉米種植基地——數10臺大馬力精播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開溝、滴灌帶鋪設、下種、施肥、覆膜、壓土等工序一氣呵成。
“今年,我們種植籽粒玉米近1萬畝,日均播種80畝地,每畝地可增加效益700元。”甘肅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郭庚錄說,在高標準農田種植籽粒直收高產玉米,預計畝產達1噸,較過去畝產提高300公斤左右。
秦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局長高文全表示,為保障春耕春種工作高效開展,秦川園區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春耕期間,有3300余臺農機穿梭在田間地頭,其中有20余臺北斗導航全自動大型播種機,有效提升了春播效率與質量,降低了種植成本。
作者:李佳麗?來源:蘭州新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