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全區食用菌種植總面積540余畝、全年共使用菌棒約1350萬棒、年產1400余萬公斤、年產值8000余萬元……2023年,延慶食用菌產業交出亮眼成績單。“小菌菇”正在做成“大產業”……近年來,延慶區立足資源稟賦優勢,深入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強化人才培育,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拓寬了群眾家門口的致富路。
在沈家營鎮下花園村,北京六木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迎來采收季,放眼望去,整齊劃一的大棚一座連著一座,大棚內一排排菌棒有序排列,團團簇簇的平菇破棒而出,工人們正忙著采摘、分揀,為外銷做準備。這些平菇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餑餑”,更是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綠色效益”。
“80后”的李彬,種植平菇已有15年,從一開始打工學習技術,到后面的自己創業,現在他已是擁有37棟種植大棚、春秋兩茬平菇年產160萬公斤左右、年總產值600萬元的種植大戶。李彬說:“我們現在從菌棒的制作,到平菇的種植,再到后期的廢料利用,形成了一個綠色循環。” 據了解,這里生產的平菇正按客戶需求進行采摘裝箱,暢銷江蘇、山東、河南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2024年,全區平菇產業發展是比較穩定的,相較于去年生產總面積增長70畝,眼下正是平菇第一茬采收期,價格整體比較穩定。”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劉洋說。
延慶區由于氣候條件冷涼、自然資源豐富,溫度、濕度十分適宜食用菌生長。每年的7月底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里,受夏季高溫影響,北京其他地區平菇已經結束生產,而延慶地區憑借優越的冷涼氣候條件,可以多出一茬菇,這一時期,正好是整個北京地區平菇采收的空檔期,延慶地區平菇的采收上市,恰好填補了市場的需求空白。同時,按照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出菇后的平菇菌棒,通過脫袋粉碎之后,可以作為制作有機肥的優質原料。
2023年,沈家營鎮連家營村的北京興達種植合作社選用成熟穩定的菌種,利用暖棚越冬種植的羊肚菌取得了成功。今年,合作社從10棟大棚增至57棟大棚,其中,23棟大棚為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試驗示范高產示范點。期間,專業技術人才長期駐地,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病蟲防控等知識,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成熟后的羊肚菌,菌蓋飽滿肥厚,菌柄光滑如玉。這里種植的羊肚菌個頭大、品相好、質量上乘。大棚外,工作人員按照品級將分揀好的羊肚菌使用烘干機烘干。“延慶的羊肚菌可以持續采收至5月初,在銷售羊肚菌干品的同時可以售賣部分鮮羊肚菌,在其他地區只能制成干品銷售,這也是我們地區氣候上的一大優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北京食用菌創新基地專家于仁東說:“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試驗示范高產示范點承擔了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和北京市農學院的實驗項目,進行了20多個品種的評比試驗,表現優秀的有美哉5、美哉18以及WLK等品種,我們在食用菌創新團隊老師的指導下,找到了適合延慶種植的品種,產量也達到了高峰。”
“科學技術+農業生產”模式,充分發揮了各方優勢。專家研究適合延慶本地的新品種新技術,為種植戶指明方向,通過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組織推廣,農戶通過參與種植和務工,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學技術增收入。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食用菌產業鏈的提質增效,還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北京市永寧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基地菌棒培養室內,一箱箱菌棒整齊擺放,負責人喬寶華介紹說:“菌棒一般主要成分是木屑,常溫常壓蒸16小時后,根據溫度的不同,一到兩個月就可以制成,這一間可以放將近3萬棒。”像這樣的菌棒培養室這里共有4個,后期新增的大型菌棒培養室正在建設中。
“咱們基地是一家以食用菌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喬寶華告訴記者,2017年,基地引進了特色的食用菌品種和種植技術,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好的反響,進而帶動了周邊鄉鎮建立特色食用菌種植基地。如今,這里生產的菌棒已銷售到本區6個鄉鎮。
“今年是種植特色食用菌發展的關鍵時期,目前是羊肚菌、赤松茸的首批采收期,也是其他特色食用菌菌棒發菌時期,去年種植面積在50畝左右,今年就發展到了100余畝,后期也會把更好的品種和栽培技術引入全區,最主要是可以把種植技術帶到偏遠山區,對經濟薄弱村增收起到促進作用。” 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劉洋說。
種植食用菌,菌棒是其中關鍵一環,也是種植成本中的“重頭戲”。基于延慶區食用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應運而生,目前本區培育有猴頭菇、榆黃菇、赤松茸等多種特色食用菌菌棒、菌種,實現了延慶區特色食用菌菌棒本地化生產和量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種植成本,出菇質量和產量也得到了保障。廢棄菌棒還是種植赤松茸的優質培養基質,綠色循環利用促進了延慶區食用菌種植產業的良性發展。
“我們基地通過銷售菌棒和成熟食用菌兩條路線來帶動收益。”喬寶華說,“后續我們還會引進更多的品種試種,來豐富食用菌市場需求。”此外,該基地還將挖掘食用菌文化內涵,發展食用菌采摘體驗、食用菌生產培訓、產業觀光等衍生產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經濟鏈條,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大幅提高農田地力,促進種植,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進一步促進當地就業,為助力鄉村振興打牢堅實基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