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五月天中文字幕-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婷婷综合尤物精品国产-五月丁香六月婷婷国产视频96视频-国产91蜜桃麻豆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91精品国产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综合亚洲伊人忘忧草www

中國農業節水十年——成就、挑戰及對策

文章來源:聚英云農 發布時間: 2024-06-19 09:21:07
閱讀:322 次

水是農業的命脈,水安全是食物安全與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保障。我國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占全球18%的人口。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2.8萬億m3.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資源量僅1986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單位耕地面積的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特別是水資源與其他社會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匹配,國土面積、耕地面積、人口和GDP分別占全國64%、60%、46%和44%的北方地區,其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18%,“水缺”比“地少”更為嚴峻。在北方水資源緊缺形勢下,我國糧食生產重心仍在不斷北移,方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重由2000年的36.7%增加到2020年的63.3%全國5個糧食凈調出省份中北方占4個。2024年3月8日《Nature Water》也發文指出:“21世紀全球52%的灌溉面積擴張發生在已經面臨水資源壓力的地區,雖然增加了全球作物產量,但也導致了對淡水資源更大的壓力。”在我國北方水資源緊缺地區,農業過度開發導致農業用水量大,加之用水效率低,引發了華北平原嚴重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西北內陸河流域下游土地沙化、沙進人退、綠洲萎縮,東北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濕地退化等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區域水資源短缺,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形成了嚴峻挑戰。

中國農業節水十年——成就、挑戰及對策

2023年,全國農業用水3672.4億m3.占全社會總用水的62.18%。在水資源嚴重緊缺形勢下,要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實施農業節水,發展高水效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與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節水。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再次指出,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推進農業節水,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2020年6月9日,在寧夏賀蘭縣考察時指出,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以水定產;2023年6月6日,在內蒙古河套灌區考察時再次強調,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指示精神為我國農業節水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10年,黨和政府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標志著節水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2019年4月,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20個部門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7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2024年3月,國務院頒布《節約用水條例》,把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要求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與此同時,為了推進農業節水工作的具體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和相關部委先后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全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實施方案(2016—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通知》《“十四五”重大農業節水供水工程實施方案》。上述舉措,加快了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加速了噴微灌及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強化了農業節水的科技支撐,創新了農業節水體制機制,加強了農業用水的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促進了農業用水方式的變革,全面提升了農業用水效率,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國家水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業節水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由于農業節水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強大的科技支撐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涉及不同行業部門,且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水資源利用形式、灌溉模式、土壤與作物種植的區域差異較大,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嚴峻挑戰。本文力求在總結過去10年農業節水成就的基礎上,分析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促進農業節水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

農業節水取得的巨大成就

2.1 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近30年我國耕地灌溉面積增加了3.27億畝,增加到10.55億畝,生產了全國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農業節水和高效用水形成了1100億m3以上的年農業綜合節水能力,其中農藝節水與工程節水的比例分別為45.76%和54.24%。在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糧食連年豐收的前提下,農業用水總量下降了300億m3.

特別是近10年,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530提高到0.576.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從1.58kg增加到1.80kg以上。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由2014年的402m3下降到2022年的364m3.降低了9.5%。通過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累計恢復新增灌溉面積6000余萬畝,改善灌溉面積近3億畝,有效遏制了灌溉面積衰減的局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約300億kg,大中型灌區農田畝均單產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約100kg,畝均產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2.0倍。膜下滴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與增密等農藝技術結合,取得了區域性大幅度節水、減肥、增糧的成效。例如,新疆伊犁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將種植密度提高到每畝8000株以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闊洪奇鄉玉爾坦村11260畝高產創建田平均畝產1300.67kg,種羊場井灌區1439畝高產創建田平均畝產1427.66kg,伊寧縣喀什鎮高產創建田100畝高產方平均畝產1545.94kg。農業節水為國家食物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2.2 為促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發揮了重大作用

農業節水為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治理,西北內陸干旱區塔里木河、石羊河、黑河流域重點治理,東北三江平原和西遼河治理發揮了重大作用。例如,東北西遼河流域,通過農業節水和高效用水等綜合措施,不僅保障了“節水增糧”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西遼河干流水頭逐年向下游延伸,流域平原區地下水水位上升區域達到14.3%,水位穩定區達到83.3%,從河道斷流到通水,從地下水超采到地下水水位回升,生態復蘇效果逐步顯現。西北地區膜下滴灌面積達7000余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由2011年的0.495提高到2022年的0.577.已高于全國平均值0.572.通過農業節水置換出的水資源用于河流生態修復,為確保干旱內陸區綠洲永續生存發展,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發揮了作用。華北地下水嚴重超采區開展了“節水壓采”試點行動,2023年12月比2018年同期地下水超采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回升2.59m,深層承壓水水位回升7.06m,近幾年累計回補地下水超過130億m3.地下水超采得到一定遏制。南方太湖流域平原河網區的稻田節水減排模式,通過標準田塊建設、精準灌排管理、科學減量施肥等措施,實現了節水節能、綠色減排、增產增效,2020—2022年僅在浙江嘉興平湖市就累計應用56960余畝,實現減排總氮32467kg、總磷3132.9kg,節水2427萬m3.節電80萬kW·h。

2.3 為發展集約高效農業和促進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國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日益加快,農業機械化已成為推動規模化經營和節本增效、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節水灌溉機械化,就不能實現農業的全面全程機械化。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不僅節約了灌溉用水,而且為土地流轉、推進規模化生產和農業提質增效、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新疆和田地區人均耕地少,過去采用小塊地耕種模式,不利于發展集約高效農業。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技術,一個滴灌系統控制1000~1200畝耕地,通過引導土地規范有序流轉,促進農田規模化經營,不僅可以更好地節水,而且為發展集約高效的現代農業提供了支撐。內蒙古科左中旗淺埋滴灌工程的實施,為農戶土地流轉、結構調整、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生產強度降低和生產效率提高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使剩余勞力可以外出務工增收,近兩年農戶流轉土地人均增收2300元。內蒙古河套灌區1100多萬畝耕地分布在720多萬個地塊上,每塊1.5畝左右,人均承包耕地6~10塊,通常采用傳統地面灌溉,既不節水又不省力,而且農業生產效益低。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或種植大戶合作,以投資建設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設施為載體,促進土地流轉,帶動農戶規模化經營,實現了節水增效,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提檔升級。

2.4 促進了農業節水科技進步和農業節水產業發展

近10年,我國農業節水科技取得顯著進步。2022年,新建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了該領域基礎研究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突破;建設了旱區作物高效用水、作物高效用水與抗災減損國家工程實驗室,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節水灌溉(北京、楊凌、新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一批省部級科研平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支持下,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理論與技術成果。成功研發了世界上應用面積最大的膜下滴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與增密等農藝技術結合,實現了區域性大幅度節水、減肥、增糧、增效;研究出全國主要作物不同水文年份的需水量和灌溉定額標準,為農業用水精細管理和落實“四水四定”提供了科學的控制指標;在國際上率先創建了作物節水調質高效用水理論,引領了該領域國際前沿研究;建立了我國北方旱地增蓄降耗雨水高效利用技術模式;研發了抗堵塞滴灌技術與系列產品,破解了黃河水直接滴灌的世界難題;提出了灌排泵站交替加載技術,研制出超低壓力脈動高效雙吸離心泵,應用于全國81%的大型灌排泵站,實現了節水、節能、減碳、高效;創新了南方稻田綠色節水減排的控制灌溉模式;開發了灌區量測水和輸配水自動化以及田間智能灌溉技術與裝備,顯著提高了精準灌溉和灌區現代化水平;創建了內陸干旱區基于生態健康的農業水資源科學配置與高效利用模式,助推我國內陸河流域由沙進人退向可持續發展轉變。50余項技術入選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先進實用技術及主推技術名單,有力支撐了華北節水壓采、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南方節水減排等節水行動,為推動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科技創新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虛擬現實、生物信息學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催生出作物高水效表型診斷與靶向智慧調控、智能灌溉、智慧節水、數字孿生灌區建設等新業態、新模式,既節水省工又增產增效。節水產業變革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10年,農業節水產業快速發展,全國節水灌溉相關企業3400余家,產值超500萬元規模的微灌企業數量新增約20%,噴灌企業數量新增超100%,特別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智能灌溉、智慧節水企業數倍增長。目前農業節水相關企業年產值近1000億元,較10年前增長近50%。農業節水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大禹節水、上海華維、新疆天業、廣東達華、江蘇華源、河北潤農、黑龍江東部節水等年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均設有創新中心、研究院等,年投入研發經費占企業當年產值1%~4%。節水灌溉產品制造水平大幅度提升,如滴灌帶生產速度由10年前國內先進的120m/min提高到現在的近300m/min,疊片過濾器、反沖洗三向閥、電磁閥、壓力補償式滴灌灌水器系列產品等實現國產化,農業節水設備企業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本文來源:《中國水利》2024年第10期

聚英云農logo
郵箱:service@juyingele.com
電話: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金隅嘉華大廈B座412室
聚英云農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