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西靈山縣三隆鎮大馬村番薯基地里,群眾忙得不亦樂乎,犁地、施肥、鋪管、運苗、修邊、植苗……一株株番薯苗,帶著人們的期望扎根泥土,孕育希望。
為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三隆鎮黨委、鎮人民政府在今年初便組織一批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到百色、湛江參觀學習產業基地的運營。作為參加人員,興隆社區副支書、致富能手陳明玲在參觀學習湛江番薯產業發展模式后萌生在三隆鎮成立一個設施齊全、種類較多、具有特色的番薯基地的想法。
經過多番考察調研,對基地運營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該鎮決定將番薯基地落戶在大馬村,充分利用當地農戶長期種植番薯的優勢,帶動三隆的特色農產品番薯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夯實“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在為大馬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的同時,帶動三隆產業的發展。
目前,該基地以種植花心番薯為主,還種植有冰淇淋紅薯、火山一號等新品種,采用滴管澆水的模式減輕人工工作量,使用水溶性肥料通過滴管運輸到根莖,減少肥料揮發的同時能對番薯每天的施肥量做到定時定量,實現科學化管理,從而提高番薯產量和品質。就花心番薯而言,畝產在1500公斤至2000公斤,每公斤市場售價8元至10元,每年上市期間供不應求,知名度在不斷提升,品牌效應逐步形成。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引擎。近年來,三隆鎮除了建設番薯基地,還培育有1個砂糖橘基地、1個黃金百香果產業基地、1個番石榴產業基地、2個辣椒產業基地、4個糖料蔗產業基地等產業基地,以基地為平臺,以黨建鏈串起產業鏈、資金鏈、經營鏈,有效推動產業多元化,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來源:欽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