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草莓是一項精細的農業活動,其中溫度控制是影響草莓生長和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草莓作為一種喜歡溫暖氣候的植物,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但為了保證其最佳生長狀態,種植者需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大棚內的溫度進行精細調控。
草莓的生長適溫一般為18℃至26℃,這一溫度范圍有利于草莓植株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當溫度超過30℃或低于5℃時,草莓的生長會受到不利影響,可能導致減產或品質下降。因此,在大棚種植草莓時,種植者必須密切關注溫度變化,確保大棚內的溫度在適宜范圍內波動。
在草莓種植的初期階段,即定植后的階段,為了促進植株的快速生長和根系發育,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8℃至30℃。這個溫度范圍有助于草莓植株迅速適應新的生長環境,促進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但需注意,當溫度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降溫,以防止高溫灼傷植株。夜間溫度則控制在12℃至15℃,最低不低于8℃,以確保植株能夠正常進行夜間生長和養分積累。在這個階段,合理的溫度控制對于草莓植株的健壯生長至關重要。
隨著草莓植株的生長,花蕾逐漸顯現,進入現蕾期。此時,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至28℃,以促進花芽分化與發育。適宜的溫度條件有助于草莓植株形成健康的花蕾,為后續的開花結果打下堅實基礎。夜間溫度則需適當降低至10℃至12℃,避免夜溫過高導致腋花芽退化,影響雌雄蕊的正常發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夜間溫度不宜過高,超過13℃可能會導致腋花芽退化,進而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
開花期是草莓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3℃至25℃,這樣的溫度既有利于花朵的開放,又便于授粉受精的順利進行。適宜的溫度條件有助于提高草莓的授粉成功率,從而增加果實的數量和質量。夜間溫度則應控制在8℃至10℃,以保證花粉的活性與授粉的成功率。在這個階段,種植者還可以在棚內放置蜜蜂進行授粉,進一步提升授粉效果,提高草莓的產量與品質。
在草莓的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應維持在20℃至25℃,這個溫度范圍既有利于養分的積累,又能促進果實的膨大。而到了夜間,溫度管理同樣不可忽視,建議將溫度控制在8℃至12℃之間。這樣的晝夜溫差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果實的品質,使草莓更加香甜多汁,還能有效避免果實因溫度過高而早熟或變形。
為了提升草莓種植效率,聚英云農推出了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一種依靠手機端云平臺實現改變植物生長環境的控制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氣象傳感器24小時獲取室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等數據,結合作物生長條件,設定在云平臺的管理策略,聯動控制內外遮陽系統、通風降溫系統等設備,實現溫濕度的自動控制。
1、環境實時監測:在線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CO2濃度、土壤溫濕度等數據,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獲取頻率最快可達一分鐘一次,監測頻率可調整。實時采集溫室里環境數據,支持接入網絡攝像頭,視頻監控畫面與監測數據同步傳輸,同屏反饋在手機電腦端云平臺上;
2、異常預警:針對種植作物的生產特性,設定監測環境參數的報警閾值,環境數據信息上傳至云平臺后,自動分析環境數據是否異常,一旦達到報警閾值,自動向管理者示警,具體方式有手機短信/語音、微信公眾號消息、云平臺消息等形式,內容包括:示警時間、示警原因、故障異常地點等;
3、數據管理:實時監控并記錄溫室環境數據,包括監控畫面,上傳到云平臺并以時間為節點,留存監測記錄。支持查詢任一時間段記錄、導出Excel表格、回放監控視頻等,結合云平臺智能分析數據,指導農業生產作業;
4、自動化控制:支持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控制方式,三者之間可靈活切換,其中手動控制的優先級最高。
手動控制:人工手動操控智能控制柜的按鈕,多于緊急情況;
自動控制:設定好云平臺的管理參數后,由系統自動執行。根據監測數據實時自動化運行設備的開關,比如室溫超過30℃時,自動開啟通風降溫、內外遮陽等系統,空氣溫濕度傳感器監測到溫度低于20℃時,關閉相應系統,完成一次降溫作業;
遠程控制:依然需要借助手機APP/PC端云平臺,在任何能聯網的手機或者電腦上,不限時間、地點的操控棚內設備的開關;
科學應用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管理者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農業技能,合理調整管理參數,充分發揮控制系統的優勢,依靠數字,實現自動化調控溫室大棚,打造智慧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