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張家口市橋東區東望山鄉元子河村“櫻桃紅了”智慧農場大棚里,個大好吃的草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采摘。
“我們的草莓采用無土培植方式,選擇火山石和椰糠作為基質,有人也叫它‘火山’草莓,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敝腔坜r場農業技術員宋志遠介紹,智慧農場項目是該村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項目,周邊多個村莊的村民在農場打工,元子河村村民每年都能從農場分紅。
張家口市聚焦“三農”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系統謀劃、持續發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增強糧食安全保障底氣
糧食產量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糧食穩定安全供給能力的重要指標。2024年,張家口市糧食播種面積706.47萬畝,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202.64萬噸,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底氣。
如何破“堿”重生,讓荒灘變沃野?張家口市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不斷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沽源縣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短,部分土壤嚴重鹽漬化。該縣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設立14個藜麥種植基地、2個藜麥育種基地,選育適宜壩上地區種植的藜麥優質品種20多個……如今,這里成為藜麥品種培育的搖籃。
據悉,張家口市有53.18萬畝鹽堿耕地。2024年,農業科技人員分別在張北縣和陽原縣,建立壩上、壩下不同生態類型區鹽堿地資源圃,試驗種植各類植物品種100余份,開展耐鹽堿栽培試驗等,篩選出向日葵、甜菜、谷子、豆類、藜麥、燕麥等耐鹽堿品種52個,推廣種植面積21.5萬畝。
該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抓手,確保建得好、用得上、有效益、管長遠,不斷推動小田變大田、農田變良田,提升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
2024年,全市落實2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采用適合的耕作技術,提高土地平整度和土壤質量,確保宜機作業,減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采用土壤修復技術,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減少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有效將低產田改造成為高產田。同時常態化開展耕地“非糧化”“撂荒地”等專項排查整治,保障耕地數量和質量。
今年,該市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分區分類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年內計劃完成鹽堿耕地改造提升3萬畝;鞏固提升環京蔬菜生產供應基地產能,加快推進千億級蔬菜產業集群建設,確保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30萬畝左右,產量穩定在580萬噸以上。
緊盯脫貧群眾就業增收
2月19日一大早,張北縣德勝村脫貧戶孫貴英騎著自行車來到村東頭的德源(張北)食品有限公司。他戴上無菌帽、口罩、鞋套,穿上白大褂,走進加工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
為保障脫貧群眾就業增收,2024年,德勝村新引入食品加工項目,進一步把脫貧成果鞏固好、把富民產業發展好。
2024年,張家口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防返貧監測幫扶,織密織牢防返貧保障救助網,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強化“三保障”政策落實。2024年,該市發放教育資助資金1.16億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未發生失學輟學;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68.7萬人,落實資助資金1.9億元;“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惠及13.29萬人,減免住院押金約2.7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150戶,農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率100%;1289處農村飲水維修養護工程全部完工,農村水質檢測全部達標。
強化產業就業幫扶。2024年,該市謀劃實施產業項目498個,總投資42.1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69個,總投資32.49億元;脫貧人口實現務工就業26.61萬人。
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2024年,對150個配套產業園區(項目)分類進行調整、改建、擴建,帶動1.24萬搬遷群眾人均月增收450元。
今年,該市持續緊盯脫貧群眾就業增收,嚴格落實產業、就業、政策兜底等幫扶政策,加大產業項目幫扶力度,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25萬人以上。
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
2月19日,在位于察北管理區的張家口弘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3800平方米的馬鈴薯組培中心內綠意盎然。一排排培養架上,放置著一個個透明試劑瓶,里面是一簇簇生長旺盛的馬鈴薯種苗。馬鈴薯加工車間干凈整潔,全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清洗、去皮、破碎……一道道工序銜接緊密,有條不紊。
張家口市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圍繞馬鈴薯產業上下游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如今,張家口弘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馬鈴薯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智能化儲存、全粉加工于一體的馬鈴薯全產業鏈企業,帶動馬鈴薯種植2萬余畝,1000多農戶增收。
2024年,張家口市培育壯大優質雜糧、馬鈴薯、精品蔬菜、優質葡萄等10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鄉村產業規?;l展、全鏈條升級。全市一產增加值達325.78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全省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0元,同比增長7.2%,增速全省第一。
2024年,該市依托綠色農牧優勢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綠色農牧產業簽約引資額167.64億元;簽約項目開工90個,完成投資42.44億元,投資完成率25.32%,全省排名第一;持續加強農產品加工能力,規范發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等業態,中央廚房凈菜關聯企業達50家,營收61.1億元;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農產品加工項目落地投資額50.64億元。
今年,該市堅持項目化、園區化、集群化一體建設,聚焦10個特色產業集群,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和服務保障支持,做好“土特產”文章。年內計劃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以上,新增綠色產品認證20個以上,農業項目簽約引資額150億元。
該市將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用活市場新手段,開發農業新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新業態,打造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把農村電商作為重要突破口,圍繞電商企業發展需求,整合各方面優質資源,加快打造規模化、智能化電商平臺,優化供應鏈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該市將持續構建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企業品牌為支撐、產品品牌為重點的“三位一體”農業品牌發展體系,培育提升“大好河山·張家口”“張家口好禮”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持續推進凈菜進京。
以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聚力打造“中心村”。今年,該市謀劃新打造1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100個省級和美鄉村,持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集中整治、村莊綠化提升和美麗庭院建設等活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讓農村產業旺、環境美。(河北日報記者 郭曉通 王雪威 楊志楠)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