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農業農村部全力推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和為期半年的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近期,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與公檢法等部門聯手打擊種業假冒偽劣套牌侵權行為,現將其中的好做法整理刊發,為強化種業執法監管、凈化市場環境提供參考。
近年來,安徽省全面落實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安排,聚焦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去年以來,全省出動執法人員3.2萬人次,檢查企業及經營門店2.2萬家,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確保了種子市場平穩有序和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堅持高位推動,層層壓實責任。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就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召開專題會議,提出明確要求,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種業強省行動方案核心內容,明確責任單位,定期調度推進。省政府建立省現代種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分管省領導親自部署、靠前指揮、調度督促,將公檢法、市場監管等部門納入成員單位,加強協調配合,定期研究會商,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形成部署、督導、考核的完整責任閉環。
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專項整治。深入種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調研走訪,找準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分析研判市場監管重點難點,提出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措施。扎實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加強常態化監督檢查,部署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建立案件線索舉報“直通車”、重點案件掛牌督辦等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針對去年秋季少數地方出現的“三無”麥種現象,各地快速反應,迅速組織執法人員對全省種子市場開展拉網式排查,在當季小麥播種前全部處理到位,有效杜絕生產用種安全風險。
堅持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合力。針對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出臺全省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行動方案,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6部門開展重點區域專項整治。會同省公安廳制定《安徽省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強化行刑銜接,做到發現案情及時通報。針對省際交界地區監管“盲區”問題,加強與蘇魯豫等毗鄰省份協作,建立區域共治機制,開展種子市場和大豆品種權保護省際聯合執法監管活動,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聯查聯辦。
堅持重心下沉,強化跟蹤問效。探索建立全省種業市場“網格化”監管機制,健全省市縣三級監管網絡,明確責任區域和責任人,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堅決堵住監管漏洞。在種子銷售關鍵時期,聯合公安等部門組成工作組,下沉一線、包市包片,開展明察暗訪,督導嚴查制售假冒種子違法行為。定期開展植物新品種保護專題培訓,指導各地依法處理品種侵權糾紛。推動完善種業行業自律機制,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下一步,安徽省將緊緊圍繞加快推進種業振興、打造種業強省的任務目標,著力實施種業市場凈化行動,強化日常監管,構建長效機制,推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再上新臺階。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