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即物聯網,通過大量的感知設備獲取物品的相關信息,無線傳輸獲取數據,由此誕生的農業物聯網,幫助收集氣候、濕度、了解溫度、土壤肥力等條件,了解何時土壤缺水,何時土壤肥力不足,聯動控制水肥一體化設備。
農業物聯網是在監測理解的前提下,為作物生長提供合適的環境,是未來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趨勢。我相信終有一天農業的種植、收獲、維護、都能實現遠程化、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
在基于物聯網的農業中構建了一個集資本密集型和技術于一體的系統,是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在農業中應用的表現。在感知設備的幫助下,可以實時獲取作物和牲畜的狀況,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用手機和電腦查看情況,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與傳統方法相比,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農業效率非常高。
在農業物聯網中,監測傳感器主要包括土壤.氣象.溫濕度.光照.植物生長監測等設備,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態,遠程查看相關數據,不再需要固定人員看溫室.養殖場。
在溫室環境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選擇不同的物聯網傳感器節點和低傳輸的節點(風扇、低壓電機、閥門等執行機構)來測量土壤濕度和土壤成分,pH降水量、溫度、空氣濕度和氣壓、光照強度、CO2濃度是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通過模型分析,主動調節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肥料工作,然后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激發了現代農業進步的潛力,如:
1.大數據管理、傳感器等設備在農業種植、生產或養殖中獲取了大量數據。一方面可以指導生產模式的改進,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生產模式.員工管理能力.加強各環節整體業務狀況的控制能力之一。
2.更好地控制內部流程,降低生產風險。根據各環節作物牲畜的生長參數,估計產量,規劃產品分銷。
3.由于數據可以直觀地反饋作物或牲畜生長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產.控制成本管理,減少浪費。
4.通過工藝自動化提高業務效率。由于加強了對作物和牲畜生長的監測,各環節的相應監測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在小麥灌漿期,一是保證土壤濕度,二是有充足的光照,防治吸漿蟲.蚜蟲.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等病蟲害使小麥顆粒飽滿。現階段可通過智能農業自動化設置灌溉,根據土壤濕度施用水肥。
5.提高作物質量產量,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工廠批量生產,將作物生長各個環節所需的營養物質提高.環境條件量化為數字,將水肥量化為數字.光等交給物聯網系統實施,使作物在最佳條件下生長,提高作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