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在很多農業生產場景和環節已經得到了初步的應用。
場景一:智慧農業生產技術與裝備。在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從整地、播種、管理到收獲各個環節,都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術和智能化的裝備進行耦合,來完成這些操作的工藝。目前,我國各環節的技術和裝備基本具備,需要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我國北斗精準導航與測控技術應用在播種上,安裝到拖拉機、插秧機上,可以讓機器走直行,行間銜接好,實現條帶清壟精準播種,避免復播、漏播、轉行橫播交叉等問題,提高田間作業質量。應用在灌溉上,實現精準對行灌溉。農業航空精準施藥技術,通過作業規劃、導航監管、施藥控制、施藥質量評估、防效評估、病蟲情診斷等,實現探的清、飛到位、施的準、霧化好、可評價和全程可控的目標。
場景二:園藝作物生產。園藝生產以溫室生產為主,我們在山東壽光建了一個近八萬平米的大型現代智能溫室,全部用國產的技術和設備,從水肥管理調控各個方面進行了智能化提升。與荷蘭溫室的耗能、成本、效益相比,我們的更好,且成本可以降到每平米50/元。
場景三:智慧果園生產。現在農村地區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農業生產缺乏勞動力,提升果園生產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研發了相應的設備,包括采摘、除草、噴藥、開溝、施肥、巡檢、升降作業平臺等,可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同時,我們已經研發出很好的水果智能檢測的分析線,一小時可達到10噸的檢測線。
場景四:智慧養殖生產。養殖是智慧農業重要的應用場景,動物的體溫檢測技術產品可以在線檢測,發現生病之后溫度升高的畜禽,便于及時進行防治。動物禽舍有害氣體專用傳感器非常實用,符合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可以通過視頻攝像頭監測動物行為,實時監測營養狀況、健康狀況等。巡檢機器人、防疫消毒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從事對身體有害的作業。
場景五:農產品智慧物流。農產品全產業鏈的改進,生鮮農產品中肉類、生鮮水果蔬菜是重要的一部分,都需要智慧冷鏈物流。如何控制溫度、檢測溫度,保持農產品的品質,研究超市貨架期,對食品的安全性等,都需要信息科技來支撐。“管理+農業+智能技術”,實現供應鏈可感、可控、可調。
場景六:基于大數據的信息服務。我國小農戶居多,打藥、播種等方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企業組織快速發展,體現規模化的生產效益,推動小農戶生產現代化。當前,智能語音服務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熟。作為農業職業院校的學生,可提供生產技術服務、信息服務。